拭目以待吧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放寬民間組織 北京施政大方向
2010-01-26 22:14 | (分类:默认分类)
2010-01-26
中國時報
【朱建陵/綜合報導】
必須先找到業務主管單位才能申請登記的規定,讓大陸民間組織傷透腦筋,多數處於未登記的「非法」狀態。作為大陸改革開放先鋒的深圳市,年前對三類社會組織實施「無主管登記」的辦法,日前獲得「第五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」,顯示放寬民間組織已是北京的施政大方向。
據「新京報」報導,深圳市自○八年起,對該市工商類經濟組織、社會福利類、公益慈善類等三類社會組織,實行由民政部門直接登記的管理體制,為各種「草根」組織的成立和發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。
「無主管登記」 深圳措施獲創新獎
根據大陸《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》,社團必須先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,再向民政部門申請成立,但實務上,由於「業務主管部門」不願承擔責任,致使多數民間組織處於成立無門的非法狀態。
本月十七日頒發的「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」,總計十個獎項,其中之一為深圳對民間組織的「無主管登記」開放措施。深圳民間組織管理局局長馬宏表示,其實深圳早在○四年就探索開放民間組織,當年走了半步,創建「行業協會服務署」,統一「主管」各行業協會。
但深圳的開放措施仍只是初步,維權組織仍未被列入開放範圍。馬宏說:「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」,但他表示,該市寶安區的外來打工者較多,深圳已經在該地扶持了十家理性維權的社區民間組織,對維權組織的開放正在逐步探索。
北京 曾規畫設立樞紐型社會組織
北京市先前也曾提出開放設想,企圖在非政府組織之上建立十個「樞紐型社會組織」,並由這十個「樞紐型社會組織」來擔負「主管」責任。此外,也有消息說,北京考慮以「民營事業單位」的名稱,規避相關法規的限制,為所有的非政府組織鬆綁。
「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」頒給深圳,顯示對深圳探索開放民間組織的肯定。該獎項由中共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、中共中央黨校世界政黨比較研究中心,以及北京大學中國政府創新研究中心聯合組織發起,而總負其責者,為提出「民主是個好東西」的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